当前消息!火出圈,史济华指导深青越大戏《祥林嫂》获得盛赞
2023-07-06 10:44:00 来源:读创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赵玉

近日,由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史济华指导的深圳市青越越剧团(以下简称深青越)版现代越剧大戏《祥林嫂》在深圳市文化馆影剧院“周末剧场”成功上演,线上线下五万观众观看了此剧,获得业界内外的盛赞。


【资料图】

▲“深青越”版现代越剧大戏《祥林嫂》演员谢幕,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史济华(左一)致辞。

越剧《祥林嫂》是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改编而成。在1946年由南薇编导,袁雪芬领衔演出,被誉为20世纪40年代越剧改革的里程碑。1962年,上海越剧院对该剧又作了一次非常大的艺术加工和提升,由袁雪芬、范瑞娟分别饰演祥林嫂、贺老六。1977年,上海越剧院再度修改,并首次以男女合演的形式排演此剧,由金采风、袁雪芬分别饰演前后半场的祥林嫂,史济华饰贺老六。次年电影祥林嫂拍摄完成,留下了宝贵的影音资料。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史济华(中)与祥林嫂的扮演者应玉屏(左)、贺老六的扮演者谢华越合影。

深青越版《祥林嫂》自2022年11月初建组以来,受到了越剧名家史济华、吴凤花、方亚芬、许杰等的支持和指导。尤其是定居香港、贺老六的扮演者、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史济华,近半年来几乎每周日不辞辛劳往返于深港之间,在排练厅现场手把手指导深青越的演员表演。

记者在演出现场看到,观众被精彩的剧情和演员生动的表演深深吸引,看戏時鸦雀无声,精彩之处及每场落幕時都报以热烈掌声,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驻足舞台前久久不舍离开,不断地为演员喝彩。

该剧的指导、越剧表演艺术家史济华在现场观看了演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三年前主演应玉屏就和我联络,研究越剧《祥林嫂》的唱腔、人物,研讨角色演绎,巧合的是我1954年在戏校時的开蒙老师项彩莲,居然后来也是她的开蒙老师,辈分是师兄妹,但她谦虚地在几年前拜我为师。三年前,我和深青越谢华越团长、主演应玉萍就统一思想,《祥林嫂》是上海越剧院的四大经典剧目之一,既是经典就要敬畏、传承、学习,任何人没资格去乱改,所以这次排练,保留了原版的人物基调和唱腔设计,根据鲁迅先生原作要求,把人物刻画得更立体化,更有深度,浑然天成。当然,随着时代发展,传承和创新有机结合,现代科技为传统剧目也起到了增彩加色的作用!”

史济华告诉记者,为了尊重、学习原作,在谢华越团长的带领下,深青越全体成员上下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冒着酷暑自已动手制作舞台布景、道具等,每个繁琐的细节都认真对待,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主演应玉屏更是和谢华越团长一起带动大家看视频,学习唱腔、地位调度等。“应玉屏出演的祥林嫂唱做俱佳,投入走心有激情,表演得十分专业!饰演贺老六的谢华越,虽然只有两场戏,但她还是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了贺老六的这个人物基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憨厚、朴实、阳刚的贺老六猎户形象,外形有时看看,和我年轻的时候还蛮像的。其他的角色,像四太太、卫癞子、祥林娘、柳妈、卫老婆子等扮演者的表演都可圈可点,非常到位,一本好戏只要配角都好了,整台戏就好看了,深青越做到了,祝贺他们!”史济华说。

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王凤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第一次在深圳剧场看越剧,非常感动和喜欢。整场演出节奏紧凑,舞台布景、道具、服装、灯光、还有化妆都非常专业。不管是主演或是配角,表演都很契合角色,特别是主演祥林嫂的应玉屏,唱腔委腕大气,声情并茂,把祥林嫂的悲惨人生鲜活地展示给观众,让观众对旧社会妇女的不幸命运产生深深地同情。感谢深圳青越越剧团让我们感受到了越剧艺术的魅力,再次为演员们精采的演出点赞。”

观众萧怡臣对记者说:“我被剧中祥林嫂这一角色深深打动。祥林嫂是一个善良、勤劳、朴实的农妇,作为童养媳的她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她的小丈夫早亡,与婆婆相依为命,因生活所迫,婆婆要将她卖给山里贺老六为妻。祥林嫂不甘心侍从二夫,逃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做帮工。然而,她的悲惨命运并未结束,还是被强行嫁给了贺老六,结果亦是夫死子亡,最终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中悲苦死去。祥林嫂的遭遇让人深感同情,她的形象展现出了旧社会妇女的无助和无奈。在观看这部剧后,我深感其主题之深刻,情节之引人入胜以及角色之鲜明。”

老戏迷柳知汝说:“作为经典剧目,剧情已无悬念,但是整场戏三个多小时我始终都是高度集中专注观演,心潮随剧情起伏跌宕,直到剧终不愿离席——因为演员们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实在太棒了!比如:‘癞子’的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把一个市井小人表现得精准而传神;‘老六’一开嗓就让我好似回到了多年前观看小百花越剧团演出的现场,时而激越高亢,时而深情款款,每一个举手投足,每一句抑扬顿挫,都那么富有感染力!至于祥林嫂,更是极具功力,随剧中情节发展,或低回婉转,如泣如诉;或铿锵有力,似暴风骤雨……有两个点给我留下印象最深:一是‘我单知道……’这一句反复出现数次的台词,在表现祥林嫂不同精神状态时的演绎层次非常清晰,把她被那‘吃人’的世道戗杀的过程表演得淋漓尽致,让人看得不禁泪湿眼眶,真的是撕心裂肺的疼。再一个就是最后一幕,服化、道具布景的烘托之下,祥林嫂的大段演唱与形神兼备的肢体表演,无疑是对演员专业技能和体能以及掌控力的多重考验,但是演员还是游刃有余而又情绪饱满地将戏剧推向最高潮,真的令人叹服。还有那位小毛毛也不得不提,她的表演自如,充满灵气且从容大气,让人太欣喜,太宽慰了——越剧国粹,后继有人。至于剧中其余角色,也都各美其美,全程在线,与演技精湛的主角一样,奉献出了非常专业,非常严谨的表演,将这场美轮美奂的现代经典呈现给观众,带来了夏日清凉般的美好享受!这次的观演除了感叹演员表演的精彩与敬业,我还感动于整场演出都是赠票而非商演,完全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出资支持,这样的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推崇、弘扬与传承,真的令人感动,感激!”

深圳《新城市文学》杂志主编,深圳市龙华区作协秘书长陈鸿波对记者说:“改编后的越剧《祥林嫂》与原著小说很符合,包括人物刻画和故事情节,通过戏曲的艺术加工和表演,更是让这篇著名的文学作品深入人心,穿越时空。整部戏从主要人物祥林嫂、贺老六到卫癞子、祥林娘、鲁四老爷、四太太、柳嫂等数十个大小人物的唱念做打,可谓十分考验演员的实力,功夫果真了得。唱腔体现了流派的风格,优美动听,饱含深情,做功自然娴熟,不夸张减略,真是恰到好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个演员都真正地做到了,无愧于当夜如雷的掌声和簇拥的鲜花。每个人物的服装很得体,很形象,场面布景朴素简洁,很符合当时当地的风俗民情,让观众对原著小说和戏曲表演有了一次直观的对照与碰撞,身临其境。”

戏曲评论家张媛媛说:“《祥林嫂》的成功,来自于她反封建礼教、神权、族规的思想高度,以及前辈宗师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不断挑战自己的勇气和信心。另外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原因,我们知道越剧诞生将近120年,女子戏班在江浙沪一带曾经度过很长一段颠沛流离、艰苦倍尝的岁月。当年那些‘年年难唱年年唱,处处无家处处家’的贫家女子,很多都是为了摆脱成为像祥林嫂这样的童养媳、在乡间山头走完压抑悲惨一生的宿命,毅然做出了学戏的选择。这个戏的诞生和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反映了当年那一代渴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前辈们对人生的反思,对自我的勉励。

深青越本次排演祥林嫂,既是对越剧前辈宗师的缅怀尊重,也是深青越艺术指导应玉屏、团长谢华越对自身表演技艺、人物塑造能力的一次进阶考核。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排演,深青越专门邀请了祥林嫂中第二代贺老六的扮演者、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第一代男小生领军人物的史济华老师担任指导。剧团上下一心、兢兢业业,在史老师的带领下刻苦排练、认真抠戏、仔细打磨,力求向观众呈现最好的状态与表现。“一个非专业的团体,往往要付出比从业人员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才能站在这个舞台上追求梦想,实现梦想。而只要坚持不懈,这个世界是会为你发光的,我相信深青越的大家做到了。”

据悉,深圳市青越越剧团成立于2014年,团队由资深越剧专业演员和部分青年越剧票友组成,由越剧名家、二度梅花奖得主吴凤花任团队艺术顾问,目前有60多位固定演职人员。成立9年多来,创排了《五女拜寿》《梁祝》《红楼梦》《玉蜻蜓》《碧玉簪》《狸猫换太子》《八女投江》《盘妻索妻》《追鱼》《打金枝》《祥林嫂》等十几部高质量大戏,百余多个优秀折子戏,并屡获深圳鹏城金秋艺术节金奖和全国性大型越剧比赛大奖,是深圳本土戏曲团队中推广越剧艺术文化的主力军。

审读:孙世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