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拳铺镇在“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进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
大众网见习记者 崔丽丽 通讯员 张继涛 济宁报道
今年以来,济宁市梁山县拳铺镇对“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将“一站式”矛调中心作为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终点站”。
拳铺镇“一站式”矛调中心是一个集受理接待、协同指挥、分流转办、调处化解、跟踪督办、评估反馈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按照“现场受理——指派分流——调查核实——实施调解——司法确认——回访归档”等程序进行处理,确保各类矛盾纠纷依法、及时解决。矛调中心实现了综治、网格、信访、司法4个部门和相关调解力量常驻,人社、民政、住建、卫健、退役军人等部门轮驻+随驻,打造“无差别受理窗口”。
为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中心还建立了调解员27名、网格员118名、律师及法律工作者9名、志愿者78名参与的协同联动的基层社会治理队伍。今年以来,拳铺镇矛调中心以“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为宗旨,共计调解矛盾纠纷36余件,接待群众来电、来访咨询114余人次;网格员主动走访发现、自行化解的矛盾纠纷达214余件,98%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实现了满意率和办结率的双提升。
拳铺镇“一站式”矛调中心总结了“1+7”调解工作法,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1”是指实现一个目标——矛盾不上交,“7”是灵活运用直接调解法、“德”“法”结合法、借用外力调解法、褒扬激励调解法、排忧解难调解法、迂回谦让调解法、主要矛盾调解法等7种调解方法。
拳铺镇“一站式”矛调中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研-管-兜-控-督-考”闭环管理机制,常态化运转模式逐步规范,矛盾化解成功率明显提升。“研”即会商研判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形势、研判问题,明确措施;“管”即中心统管机制,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对人员规范管理,对矛盾纠纷统筹管理、现场受办、分流交办、跟踪办结,最大限度找到各类问题解决的最优解;“兜”即攻坚兜底机制,对涉及重大利益纠葛、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由镇党委汇聚部门力量进行调度推进,攻坚会商化解;“控”即应急防控工作机制,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健全应急指挥体系,组建应急处突队伍,确保紧急情况下拉得出、冲得上、控得了;“督”即督办查究机制,实行重点案件督查、督办、登记销号和通报制度,对承办事项跟踪管理,督促落实,并将办结情况及时反馈当事人;“考”即量化考评机制,将群众矛盾纠纷办理情况纳入考核内容,作为评先树优和各村干部绩效工作发放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